What We Do

Innovation 創新

We encourage creative ways for sol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Research 研究

All things space are cool.

Outreach 推廣

Space is no longer just a dream! You can do it, too! Help the young generations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universe.
太空不再只是夢,你也可以參與!

News 動態報導

David_SSEE2024 ML_SSEE2024

重視太空垃圾議題,與德州農工合作提升台灣在太空低軌環境永續實力!

David_SSEE2024 ML_SSEE2024

恭喜施重宇、曾敏倫在2024全國太空探索學生成果發表會榮獲第一、第二名!

恭喜重宇以「All-sky Image Analysis of 2024 Total Solar Eclipse」榮獲第一名!
恭喜敏倫以「Analyze the Satellite Distribution and Solar Activity on Positioning Accuracy with Real Data」榮獲第二名!

恭喜王恩柔在資工系大學部專題實驗競賽榮獲最佳創意獎!

恭喜恩柔以「VeriScan事實查核一鍵通」榮獲最佳創意獎!
Chiu2024AISR

恭喜邱冠博論文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恭喜施重宇、曾敏倫在2024台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榮獲海報優選!

恭喜重宇以「All-sky Image Analysis of 2024 Total Solar Eclipse」榮獲研究生組優選!
恭喜敏倫以「Enhancing GPS Poritioning Accuracy through Pseudorange Error Correction: A Gauss-Newton Approach」榮獲研究生組優選!
Lin2024

我們看到了日全食!

從4月5日到11日為期6天的日全食觀測之旅,在經歷了如搭雲霄飛車的烤焦烈日、多雲天氣、大暴雨、大陰天後,在一片晴空下幸福又安全地畫下句點。 這次我們拿了三組衛星定位接收機和一組全天景相機,分別到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和雅靈頓分校駐點觀測。日全食當天的天氣預報直到前一天晚上都不樂觀,紛紛聽到大家改機票、連夜開車轉往其他州去的消息。因為每天都需要照顧機器,我們跟大家一起留在德州,迎接全食那一刻的到來。然後每個人生命中最魔幻的一刻降臨了!!!在進入全食的倒數幾秒中,整個天空陷入一片漆黑。然後,太陽變成一圈好亮好亮的白色光環,幾顆粉紅色的閃亮珠寶點綴其上。周遭環境變得好暗,用眼睛已經看不到儀器和相機上的讀數。明明已經經歷過一次日全食,我還是手忙腳亂地調整光圈和快門。同上次一樣,錯過了第一次的鑽戒時刻,因為太陽在那一刻被雲擋住了。在全食結束後,我摘下了那顆戒指。 第一次跟學生朝夕相處了這麼多天,還一起經歷了晴雨和難得一見的天文異象。同事說我們三個人這三天都變黑了,你們也這麼覺得嗎?😁
Shih2024SW

恭喜施重宇論文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Space Weather

最新發表在《Space Weather》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們利用基於Transformer的神經網路,成功實現了對全球電離層圖的多日提前預測。這項研究的成果為預測太空天氣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電離層是太空天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變化可能對無線通信、衛星導航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由於電離層變化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長期以來對其提前預測一直是一個挑戰。中央大學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與博士生施重宇,與資工系張嘉惠教授及數學系黃楓南老師,及資工系學生葉丞鴻、林書宇、黃淯銘,透過國科會110 年度「回應國家重要挑戰之人工智慧主題研究專案」計畫的合作,兩年來將人工智慧的手法應用在全球全電子濃度的預測上,並於2023年建構出最理想、最精簡的人工智慧模型。其團隊透過Transformer(變形金剛)搭建出的模型,能預測四天內任一時間的電離層狀態。這項研究的成果對於提高對太空天氣事件的預警和應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研究人員將進一步調整模型,提供在臺灣及鄰近海域更高精度的電離層預測。並將其應用於中央氣象局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實際的太空天氣預測和應對工作中,以確保無線通信、衛星導航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
Amber_URSI2023

恭喜劉天祺榮獲URSI臺灣分會青年科學家獎

恭喜天祺榮獲國際無線電科學聯合會臺灣分會青年科學家獎,以東加火山爆發為題受邀發表於日本札幌的研討會!
CIA at TIE2022

MSRIGHT模型受邀展於2022年TIE未來科技展

Etin at SpaceProjects2022

恭喜陳奕廷榮獲太空專題成果優勝

太空系110學年度太空專題成果發會圓滿落幕,恭喜奕廷以「運用SDR平台,實踐GPS接收機」榮獲優勝!
Vincent at TGA2022

恭喜蔣汶儒榮獲TGA 2022學生壁報競賽佳作!

恭喜汶儒在TGA 2022以「A Test and Validation Platform for EDAC」榮獲佳作!
Cissi at NCU2021

挺進南北極 中央大學人文與科學精彩對話

由中央大學研究發展處與人文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挺進南北極」演講座談活動12月17日在羅家倫講堂登場,邀請地科系郭陳澔教授、波蘭籍張文和助理教授和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分享他們在南北極珍貴的研究歷程。同時邀請畫家楊恩生、旅行家鄭有利和朱建銘醫師座談,分享他們多次探訪南北極的所見所聞,作家李欣倫作觀察報告,展開一場精彩人文與科學的對話。
Vincent at iCASE2021

恭喜蔣汶儒團隊榮獲iCASE 2021 CubeSat Mission Design Contest 第一名!

由中大太空系、清大動機系、陽交大百川系三校合作:Heavenly body's gravity field investigation by Ultra high frequency ranging Inspection (HUI)成員為:周徽徽、蔣汶儒、吳孟杰、王碩傑、游毓堂
Cissi at CES2021

深入世界盡頭的冒險研究 中大南北極科學家首度同台

南極企鵝,如何遇上北極熊?11月2日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週會,特別安排台灣第一位在南極過冬研究的女科學家—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以及首度在北極插旗的台灣地球科學探索隊—地科系郭陳澔教授同台演講,透過兩位科學家身歷其境的精彩分享,開啟台灣地球科學前往極地的冒險研究旅程。 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以「一起漫步到世界盡頭」為題,分享她如何在環境嚴苛的南極待了54個星期。在前往南極途中、在南極的生活、以及返回台灣的路上,一切充滿著變數。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南極雖然號稱「最後一塊淨土」,但研究站上的生活仍因疫情而多變。林映岑說,南極因缺乏物資和現代生活便利,生活可比外太空,加上永晝和永夜,對精神上是極大考驗。但回首在南極研究站的日子,雖然經歷過史詩般的風雪,卻也紀錄了1600個小時的第一手光學雷達資料,能夠把這樣寶貴的經驗帶回台灣,也算是最大的安慰。地科系郭陳澔教授分享,疫情前到北極圈其實並不困難,然而,疫情肆虐下的不確定性,人的意念在環境變動下的抉擇才是最艱難的。此次演講他以「擁抱機會 接受挑戰」為主軸,並以科普為主,學術為輔,講述北極圈探索隊成團的機緣、過程與所見所聞,並分享隊員們在出發前與後的心路歷程、小故事與隊員們人生因北極之行後產生的改變。